常熟银行开先河,发布银行业首份月度业绩情况:营收净利增速再提升
金融稳、经济稳。经济三重压力下,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开局如何,四大行给出了答案。
3月10日,四大行齐发公告,表示相关业务保持稳中有进,实现良好开局,部分指标好于同期。
工商银行(601398.SH)表示,今年1-2月该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,经营保持稳中有进,存贷款等业务增长优于同期,实现良好开局。
建设银行(601939.SH)表示,今年1-2月该行继续深化新金融行动,围绕普惠金融、绿色发展、科创和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服务力度,持续、稳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,主要经营指标稳中有进,实现良好经营开局。
农业银行(601288.SH)表示,前两个月该行围绕国家战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,持续强化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,继续保持信贷投放良好增势,严格风险管控,业务经营稳中有进,主体业务增长好于同期,实现了良好开局。
中国银行(601988.SH)表示,前两个月该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,经营保持稳中有进,实现良好开局。该行将继续发扬“百年老店”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,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适应性、普惠性和竞争力,充分发挥国际化比较优势,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积极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奋力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。
在此次公告中,四大行还披露了部分截至2021年末的业务指标情况。
公告显示,截至2021年末,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,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,战略新兴产业融资余额突破1万亿元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授信客户超过1.5万户;资产、资本、存款、贷款、收入、利润等核心指标均实现新进步,收入结构优化,经营效率提升;资产质量持续改善,拨备基础不断夯实,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截至2021年末,建设银行保持核心资产稳健增长,人民币贷款实现同比多增;普惠金融、绿色金融、制造业、战略新兴等领域信贷占比不断提升,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;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96%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;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人民币1.87万亿元;资产负债规模、净利润实现新突破,净资产回报率、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稳中向好,资产质量保持稳定,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截至2021年末,农业银行制造业、普惠小微、“专精特新”、绿色信贷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信贷投放,新增投放创历史新高;资产质量、资本充足水平稳步提升,存款、贷款快速增长,收入、拨备、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实现新进步。
截至2021年末,中国银行贷款总量实现较快增长,重点投向普惠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;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超3万户,“专精特新”服务模式授信客户超1.5万户;境外机构版图扩大到62个国家和地区,境内国际结算量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幅创近年新高。
3月9日晚,常熟银行率先发布银行业首份月度业绩情况,营收净利增速再提升:2022年1-2月,该行实现营业收入为16.68亿元,同比增长27.94%;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.81亿元,同比增长25.64%,均高于去年全年增速。
3月10日,银行板块随大盘一同上涨,涨幅为0.48%。其中,常熟银行领涨,涨幅5.74%;平安银行上涨5.27%,42只银行股29只上涨。
对于当前银行板块,东兴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林瑾璐认为,从政策面看,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压力,预计稳增长政策有望在地产和基建投资方面持续发力,带动市场预期修复;从基本面来看,行业业绩有确定性,潜在不良压力不大,财管管理业务转型加速将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;从资金面看,机构重仓持有板块比重在历史较低水平,进一步减配空间不大。
“当前板块仅0.63倍静态PB估值,处历史低位,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,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行情值得期待。”林瑾璐表示。
(工行网站特约作者:李愿)
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|